牢记使命 践行职责
——记州人大代表、凯里市凯棠镇党委书记潘凤发
潘凤发,黔东南州人大代表,凯棠镇党委书记,脱贫攻坚战场最前线的排头兵。他扎根基层二十载,深知百姓疾苦,他敢做敢当,雷厉风行,无论是抓党建还是对队伍,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他沉淀在贫困一线,带领广大群众摘穷帽、拔穷根,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和义务。
敢作敢当,雷厉风行
2018年,凯里市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作为全市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凯棠镇,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在凯棠镇扶贫工作迟迟打不开局面的时候,潘凤发被委以重任,奔赴脱贫攻坚前线。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大代表,潘凤发深知肩上的重担。来到凯棠镇履职党委书记的第一天,他就在全体干部大会上告诫说:只要是有利于群众的,就大胆去做,出了问题我来承担;只要是有损群众利益的,绝不姑息、绝不手软,我不管你有什么后台有什么背景。凯棠如不能顺利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座的一个也别想走。
潘凤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不管是多么困难多么紧急的工作任务,还是日常的工作纪律,潘凤发总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管是科级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工作人员,他总是一视同仁,只要违反工作纪律,工作滞后,从不讲个人情面,工作积极成绩突出的,也从不吝啬表扬和肯定。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凯棠镇工作作风得到明显转变,许多年纪轻、干劲足的年轻干部,被委以重任,挑起了各站办所的大梁。
市里有什么扶贫项目,潘凤发总是全力去争。有人说他找事情做,有人说他爱出风头。只有他心里清楚,凯棠镇产业发展滞后,经济基础薄弱,干部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足。凯棠不能等,也没有退路。
正是在潘凤发的带领下,凯棠镇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扶贫项目资金,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大力发展产业脱贫。2019年,凯棠镇获批产业扶贫项目8个,资金共计937.0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7个,资金857.09万元;杭州对口帮扶项目1个,资金80万元。
但干实事,不问前程
就以林下经济项目来说吧。当初市里在分派任务时,少有人敢接招,因为凯里市森林资源少,与东部其他县相比,毫无发展优势可言,搞不好是要被批评处分的。
就在别人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潘凤发主动请缨,接下了打造凯里市林下经济示范点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开工没有回头箭。说干就干,凯棠镇在没有任何启动资金的情况下,通过招商引资,由镇级工贸公司与凯里市鸿睿畜禽养殖合作社有限公司合作实施榜洞林下养鸡项目,项目分两期实施。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凯棠镇申请到榜洞林下养鸡财政扶贫资金共229万元自筹资金60万元,其中,一期117万元,二期112万元。
由镇级工贸公司与凯佛山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实施十里福坡党建农业产业扶贫园林下养鸡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07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市委书记专项帮扶资金30万元,自筹资金77万元。项目建成钢架结构圈舍100个(30㎡/个),配套建设管理房3栋,同步铺设了供水管网。
此外,凯棠镇还逐渐摸索出一套林下经济产业利益联结模式,即异地实施产业模式。异地实施产业模式就是以异地实施村级扶贫项目的方式立项,其中,十里福坡党建农业产业扶贫园林下养鸡项目属南江村、火香村、梅香村、凯棠村4个村异地实施的扶贫项目;大坪村榜洞林下养鸡项目属养小村、白水村、龙塘村3个村异地实施的扶贫项目。
如今,凯棠镇在潘凤发的带领下,积极破解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绿水青山实实在在变成金山银山。目前,全镇建有五个林下养殖区(康普、十里福坡、榜洞、南扎、掌甘),建设项目9个,建设完成5个,总投入2707万元,完成投资807万元,其中扶贫资金1219万元,到位资金419万元,可实现年出栏林下鸡16.3万羽,存栏蛋鸡12万羽,出栏巴马香猪1000头,生态羊1200只,实现利润977.9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5人以上,村集体公司收益74.8万元,带动群众散养生态鸡、猪等发展。
勇摘穷帽,力拔穷根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潘凤发的带头作用下,凯棠镇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教育扶贫等工作名列全市前茅,全镇上下通过补齐短板、查缺补漏,进一步夯实了脱贫攻坚基础。
为了做好教育保障工作,实现不让一名在校学生因贫辍学的目标。潘凤发率领的凯棠镇党委利用苗族吃新节之机,动员苗学会凯棠分会成立了凯棠镇教育帮扶基金,并号召全镇干部职工、广大群众和在外工作人员积极捐资助学。
2019年7月18日,凯棠镇举办了规模宏大的教育帮扶基金万人捐赠活动,筹集资金5397869.88元,用于奖励凯棠籍本科以上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优秀学生、贫困家庭孩子以及凯棠辖区内优秀的教育教学工作者。
在凯棠教育帮扶基金会的影响下,如今,凯棠镇一些村、寨还组建有自己的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助学扶持和鼓励孩子们通过努力学习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已经成为一种良好社会风气。
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上,凯棠镇把1037人的搬迁任务分解至81名干部,充分发挥干部的主观能动作用,开展搬迁动员,并明确由动员干部全程进行跟踪服务,陪办、帮办、代办各搬迁手续,并联合帮扶单位、帮扶干部,解决搬迁对象的搬迁困难,确保报名一户,搬迁一户。截至目前,凯棠镇“十三五”期间搬迁任务700户2911人,已搬迁610户2984人,超过“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73人,任务完成率102.51%。
此外,2018年凯棠镇投资845万元,实施了13个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项目,让所有群众喝上“放心水”;先后实施了11个村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建成通村通组公路53.658公里,实现村村有公路、组组有硬化路。
潘凤发说:“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个称号、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潘凤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自我革命,以担当坚守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以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果体现主题教育成效。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正因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突出表现,潘凤发同志先后获得“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凯棠镇党委被评为“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