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无标题文档
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工作 > 代表活动

当好攻坚先锋 誓摘贫困标签

发布时间: 2021-08-24 16:28:5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李白代表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李白,男,苗族,1977年6月生,199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丹寨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县直机关工委书记。

近年来,李白代表认真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箴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数年如一日,亲历亲行,怀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意志,坚守心系贫困群众、改变乡村面貌的使命和情怀,全身心投入丹寨县的扶贫事业,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奋力撕掉贫困标签,积极投身决战脱贫攻坚的火热战场。

加强政策研究  当好攻坚先锋

李白代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州委、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树立完成工作不讲条件和不讲代价的决心和意志,发扬“5+2”、“白加黑”的工作精神,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从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因户施策这些最基础的工作,到研究出台全县“一联四包”责任包干、“五定五包”网格化管理措施、县乡村组“四级指挥体系”、“帮、教、管、查、奖、罚”六大举措提升群众认可度、“品牌带产业、企业带基地、合作社带贫困户”的“三带”产业模式、“能力增强到户、产业增效到户、资源增多到户、政策增进到户”的“四增到户”脱贫攻坚工作举措、“懒转勤、勤转能、能转富”的“三转行动”行动等300余件系列指导性、政策性文件,李白同志深入研究、认真思考、结合丹寨实际主持并参与起草,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以文辅政作用。2015年以来,从县扶贫办到县政府再到县委,办公室深夜还有挑灯夜战的灯光,路过的干部群众都知道那是李白代表还在忘我的工作。

建全体制机制  促进工作开展

李白代表作为丹寨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的执行副指挥长,牵头抓好全县脱贫攻坚日常工作调度和推进,认真研究,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和建议,建立健全全县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保障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在责任压实方面。结合丹寨实际,创新建立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联系乡镇并任第一指挥长、县委常委包乡镇并任指挥长、县乡领导包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一联四包”责任机制和“54321”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全县2470名干部职工与所有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不断压实各级帮扶责任。在工作调度方面。为推动工作落实,他牵头制定了指挥部每周例会制度和限时解决问题制度,坚持分级负责、定期调度、限时解决,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及时研究解决全县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问题。 2018年以来,县指挥部累计下发重点工作调度清单200余次,解决基层在脱贫攻坚中遇到的问题100余件/次。在力量下沉方面。为解决部分村工作推进慢、贫困户认可度不高,村级力量薄弱等问题,他在深入调研了解情况后,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议,要求全员下沉、尽锐出战,选派87名第一书记、465名驻村干部,增派997名干部组建脱贫攻坚队并成立临时党支部分赴各村居实施全覆盖网格化管理,使工作重心下沉、干部下沉、资源下沉。推进县乡村三级围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突出贫困群众主体,以“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为主攻方向,强力推动“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势”、“春风行动”、“夏秋攻势”、“冬季充电”等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从根本上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条件,提升了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了各族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深入乡村基层  解决实际问题

“脱贫攻坚是系统工程,只有一项一项的落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工作不细、怕繁琐,就达不到我们的目标”,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坚持以解决基层工作问题和群众实际困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哪里问题多,哪里工作薄弱,他就去哪里。丹寨县最偏远的乡镇是排调镇和雅灰乡,他坚持到两个乡镇的村组对建档立卡、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调度和指导,他要求乡镇村的负责同志,不谈成绩,只谈存在困难和问题,他就是为解决困难和问题而来。哪怕是群众一个不起眼的诉求,都要求各村要落实好、解决好。

也正因为他那句话,白天黑夜,周末节假,加班加点成为他的家常便饭,办公室、脱贫攻坚一线,遍布他的背影和足迹;酷暑也好,冽冬也罢,阻挡不了他那倔强的心。有一次,他在排调镇基础设施较薄弱、贫困人口发生率较高、脱贫攻坚存在问题较为集中的排调村,召集乡镇联系村干部、帮扶单位、驻村干部、村攻坚指挥所、帮扶干部对村所有建档立卡户展开一户一户的研判,从当天下午19时30分一直研判到第二天凌晨5时30分,中途从未休息过。在车上咪了一会儿,用河水浸浸脸,接着赶往另一个村--排调镇羊巫村,继续开展脱贫攻坚存在问题研判工作,直到晚上23时才回到家。

他经常这样,工作不分昼夜,不分“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要么研究政策,要么批阅文件,对于每一字一句,他都耐心细致斟酌和审改。有人看他脸色变黑了、眼圈凹陷了,劝他休息一下,他却笑着说“如果停下来,一些工作也会停下来”。在他的调度和指导下,丹寨县“六个一”产业扶贫工程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形成了“一带两线三圈”产业发展布局,全面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建立县、乡、村三级产业合作社,所有贫困户都加入合作社,实现合作社对所有行政村和贫困户的全覆盖,采取“党(村)社联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全县蓝莓种植3.12万亩,中药材种植5.8万亩,现有茶园12.07万亩,蔬菜种植12.02万亩次,茶园12.07万亩;丹寨黑猪存栏5.75万头、出栏9.72万头;生态家禽存栏63.28万羽、出栏106.1万羽;全县林下中药材1.08万亩,林下养蜂4418箱,林下养鸡21.1万羽;建成林下经济产业示范点19个。

为让贫困群众早日实现“进城梦”,他隔三差五地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建工程现场实地调度和指导,确保了安置点工程建设如期完成,群众如期搬迁入住。他积极落实易地扶贫搬迁“1+7”系列后续扶持政策,牵头抓好搬迁安置点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创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建立蜡染和银饰刺绣扶贫车间、四点半学堂、老年活动中心、乡愁馆、工青妇办事处、社区卫生院、派出所等,更好的服务搬迁群众,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

注重廉洁自律  树立良好形象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一名基层扶贫工作干部,他时刻强化宗旨意识,始终不忘党性修养,强化廉政廉洁,始终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他经常用焦裕禄、黄大发等先进事迹鉴照自己、鞭策自己,把脱贫攻坚作为自己的工作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所分管的脱贫攻坚、农业农村、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都迎难而上,都精心部署、强化调度、跟踪落实,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做事务实,作风端正,为人低调。在深入基层调研时,从不搞特殊化,不讲排场,不讲待遇。尽管工作量很大,他经常利用下午下班后的3-4个小时,到村里走走,跟群众拉家常。在担任副县长期间,又一次到贫困户家中走访,他们全家人都围在一起烤火,户主的父亲高兴地叫了一声:“李主任来了”,户主听后立即纠正:“以前是李主任,现在是我们的李副县长了,以后要注意称呼了”,他说:“没关系的,不管我职位如何变化,作为你家的结对帮扶干部这个关系一定不会变的”。他就是这样融入群众中。做到思想尊重群众、感情贴近群众、生活关心群众、行动深入群众,取信于民,为全县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干部和群众对他评价很高,在全县干部和群众中具有良好的口碑。

他夙夜在公,带领全县各级干部群众一次次啃下贫困“硬骨头”,一次次顺利攻破贫困“硬堡垒”。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8866人,5个贫困乡镇全部摘帽,9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7.76%下降至0,胜利实现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全部“清零”工作任务。2019年3月,丹寨县顺利通过2018年省级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检查,并取得“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较高的好成绩。4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丹寨县退出贫困县。6月份,贵州省委办公厅通报2018年贵州省市县党委政府扶贫成效考核结果,丹寨县评为“好”的等次,列全省第1位。

 

 


内容纠错
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