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担当勇作“领头雁” 尚实干争当“先行者”
——州十四届人大代表杨万芳先进事迹
杨万芳,男,瑶族, 1976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贵州省麻江县人,黔东南州第十四届人大代表、麻江县龙山镇河坝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河坝村党支部书记,在麻江县委组织部结对帮扶下,他团结班子,发挥组织战斗堡垒,凝聚发展合力,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取得新成效,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强组织,凝心聚力促发展
俗话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而支部强不强,关键就是看支部书记。在班子建设中,杨万芳着力强化干部责任意识,对村“六大员”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确保群众来村委会办事随时找得到人,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群众的满意度;他还高度重视村级后备干部的挖掘和选培工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培养了4名优秀年轻同志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不断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千方百计将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好,“双带”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人培养成党员、村干,以确保全村的发展后继有人。为改善村委会办公设备老化,办公条件落后的状况,他多次到上级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帮扶单位等申请项目资金,最终落实了20万元资金投入河坝村阵地建设中,大大改善了河坝村的办公条件,提升了村级办公场为群众服务的能力。
补短板,破除瓶颈惠民生
脱贫攻坚,基础为先。河坝村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落后,为加快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补齐脱贫攻坚短板,破除发展瓶颈制约,杨万芳同志积极沟通协调帮扶单位和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三年来为村里争取到帮扶资金70余万元,落地项目折合资金4000多万元,扩建了通村公路1条、新建通组路3条、产业路2条、人饮工程6个、污水处理项目10个、太阳能路灯500盏、危房改造210户、“三改”工程337户(改厨、改厕、改圈)、危旧房屋补短板工程660户、家居改善补短板406户、易地移民搬迁36户173人,着力解决了全村住房安全,出行难、饮水难、环境卫生差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实际困难。现在全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安全住房,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看上了网络电视,道路硬化到了家门口,各村寨都安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村民们晚上出行也十分方便。
谋长远,增强“造血”拔穷根
“扶贫先扶志智,治病要治根”。为改变河坝村群众落后思想状况,杨万芳充分借助县委组织部等帮扶单位的资源优势,申请开办了“脱贫夜校”培训班,开展政策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宣传危房改造、养老、合医、子女入学教育、庭院经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和措施。邀请各部门、各行业的专家为村民们上课,帮助他们学会致富技能,增强致富信心,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培训班自开班以来,累计培训86期3200人次,带动163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
此外,杨万芳代表还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因为他深刻认识到只有教育才能拔除穷根。在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情况下,他要求村“两委”要全力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多次为村内的小学、幼儿园协调解决了多项困难,协调各方扶贫项目解决河坝小学的师生学、吃、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改善了师生的教学、学习和生活条件,为发展基础教育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为学生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树立起了走出大山、立志成长、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信念。
兴产业,富民强村固脱贫
为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杨万芳带领村“两委”大力调整全村产业结构,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通过抱团取暖大力发展蓝莓、烤烟、红菜苔、林下养鸡、生猪养殖、稻田养鱼、油菜加工、枫香染刺绣等特色产业。2019年,全村坝区红菜苔种植150亩,蓝莓种植1200余亩、太子参500亩、菊花30亩、生猪养殖4000头、林下养鸡7000羽,村民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此外,村“两委”通过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拿出24万元分红联结到全村324户贫困户,为全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今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万芳代表自担任河坝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狠抓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乡村建设全力打造和谐美丽新瑶乡河坝,使全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被当地群众称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河坝村集体经济由空壳村实现集体经济累计达60万元以上,一举成为全县党建扶贫示范村。截止2018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由432户1648人减少到41户96人,贫困发生率由49.01%降至2.92%,在今年3月顺利通过了省级第三方脱贫成效评估验收工作。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杨万芳代表勇于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到实处,始终把群众疾苦放在心间,工作中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永远带头冲锋战斗在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敢担当勇作“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