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人大代表李显扬丨以民族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李显扬是贵州省雷山县人大代表、西江镇西江村民委员会主任,自2021年9月履职人大代表工作以来,他先后提出多份议案建议。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文旅融合、少数民族教育、人才培养、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桩桩件件都反映了基层群众最本真的诉求。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雷山县东北部,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距雷山县城28公里,距黔东南州府凯里39公里,共有农户1432户,人口6000余人,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5%,被誉为苗族文化的露天博物馆。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在文化传承中面临重重困难。每年李显扬都利用参加全县两会及到外地学习的机会,宣传苗族文化、民族旅游,展示民族特色,提高社会对苗族的关注度。
聚焦产业带动,畅通群众“致富路”。作为基层人大代表,李显扬带领村两委借助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大舞台,以民族文化旅游为基础,延伸旅游产业链,带动民族手工艺品特色产业和农业发展,增加西江村创业就业机会,畅通了群众致富渠道。2022年,西江景区接待游客132万人次,提供村民创业就业岗位3000多个,村民平均就业收入达到每月2800元。在旅游产业带动下,西江村党总支领办成立了合力成合作社,实施“党建+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强化合作社经营管理,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255.53万元,其中资产经营收入229.50万元,占比达到89.81%。
重视人才培育,守住文化“致富宝”。李显扬注重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将吊脚楼营造技艺、苗族刺绣、蜡染、苗族飞歌等苗族文化非遗传承人纳入人才库,以相约人大院坝会、农时交流会、集中练习等方式开展文化培训,向村中年轻人传授技艺,挖掘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守护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推进文化旅游长效化。西江村蜡染非遗传承人李文芳建立了阿幼蜡染合作社,年纯收入20万以上。在嘎歌古巷,西江村将熟悉苗族歌舞表演、挑花刺绣的老人组成古歌队、刺绣队、敬酒队、芦笙队,向外来人员展示苗族文化,实现就业300余人,月工资在2000元以上,实实在在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
注重旅游扶贫,开拓群众“振兴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工作上,李显扬带领群众大力实施“旅游扶贫”,西江千户苗寨成功列入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模式连续两年在贵州省旅发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通过全方位打造,西江村逐步树立全国“乡村旅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典范。通过雷公山苗侗山珍供应链公司的纽带,根据市场需求,将雷山县各类农特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市场转化为旅游商品,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大格局,切实提高了农产品的转化率,有力支撑了雷山县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逐步探索形成了以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为轴心的“乡村旅游+”典范,辐射带动周边村寨乃至雷山县、黔东南州发展乡村旅游、种养殖业,直接或间接带动雷山县1.1万户3.3万人实现稳定增收,直接带动了西江镇1268户5266人创业就业、稳定增收(其中带动工资性收入增收有1060户4457人、带动财产性收入增收有108户431人、带动生产经营性收入增收有100户378人),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富民之路越走越宽,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支柱产业。同时,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民宿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带动了以雷山县西江镇龙塘、丹江镇白岩、乌东、郎德镇南猛、方祥乡格头等其他村寨为代表的生态山居民宿形成和发展,推动雷山县全域旅游加快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截至目前,雷山县共有精品民宿270家,其中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有189家,占全县的70%。通过旅游开发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整个西江千户苗寨村寨面貌得到有机更新,传统生计方式得到升级转型,旅游品牌日益响亮,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乐居乐业乐游的乡村旅游大景区已经形成,“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模式成效愈加显著。西江千户苗寨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最美的100风情小镇”等二十多项荣誉。
“未来五年,是西江村加快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苦干实干、把着力点放在民族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上,把突破点放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上,把落脚点放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西江村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李显扬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