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无标题文档
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工作 > 代表活动

凯里市省、州、市人大代表陈琴:用心用情推动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3-12-12 15:13:21   作者:凯里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陈琴,女,苗族,生于198310月,凯里市三棵树镇人20178月被评为黔东南州致富带头人201911月入选中国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她所创立的季刀苗族文化传播中心先后被命名为贵州省巾帼示范基地” “中国手工坊签约工作室”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女性幸福基金苗绣培训基地等。她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将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同家乡发展牢牢捆绑,带领落后贫困的季刀苗寨走向富裕,切实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的担当和风采。

用真心倾听民意  当好群众的“引路人”

20231月,刚结束省人代会的她便迫不及待想要把高质量发展的会议精神传达到家乡。想到做到,在寒风阵阵的冬日夜晚,陈琴召集村组干、村民代表、选民群众30余人一起举行堂屋会,大家聚精会神听宣讲,炉边煮茶话发展,村民们不仅对省两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明确全村的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在陈琴的推动下,季刀苗寨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同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依托苗寨百年人文历史资源,推出十余种苗族文化精品旅游体验项目;季刀苗寨民宿2发展5栋,容纳住宿游客从30增加到70余人,可同时接待200余人就餐20236月营业以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近1万余人次,带动全寨旅游综合收入60余万元,寨内闲置劳动力、半劳动力60人实现灵活增收。

用初心干事创业 当好群众的“暖心人”

2015年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凯里市文产办在贵州黔东南苗寨推出了指尖上的幸福项目、凯里市妇联相应推出了锦绣计划培训。通过开展市场前景预测、苗绣技艺培训帮助当地少数民族妇女开阔视野、提高技能,目的在于开拓市场、增加订单、增加收入、改善生计。陈琴在得知这一信息后,积极争取项目落地季刀。项目落地后,陈琴毫不犹豫地申请成为项目联络人。在项目实施初期,没有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她就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去劝说妇女们加入培训,还免费将自家的客栈腾出来,当作培训基地。通过培训绣娘,提高技艺,提升绣片质量增加市场竞争力,单靠售卖绣片发展到订做苗衣、盛装等,使绣娘自家门口每人每年增加收入万元以上。

陈琴乐于从事公益事业,积极改善家乡生产生活环境用实际行动反哺苗寨2015年村里的进寨公路被大水冲垮,她捐资28000元参与修复;同年7月为丰富苗寨旅游业态,自掏腰包为苗寨购买了一套芦笙;在重阳节、妇女节和儿童节等出资出力为本寨的老人、妇女、儿童捐赠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和资金等,热心邀请相关部门到村开展暑期亲子行动和献爱心活动,让孤寡老人、留守困难儿童和脱贫户等得到更多的温暖和帮助。她还组织村民们维修加固篮球场、花坛等公共场所设施设备,努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重中之重,而生产道路则是连通产业振兴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陈琴一直关注产业道路的修建,连续两年在人代会上提出《关于修建生产公路的建议》并且自己也在带头行动,发动村民开展生产道路维修工作通过投工投劳恢复进寨塌方公路、扩宽生产道路约5公里,为全寨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用热情履职尽责,当好苗族文化的传播人

她始终致力于传承保护苗族文化,推广苗寨乡村旅游,她先后被cctv-4cctv-7cctv-10央视主流媒体采访,法国路透社、中国台湾《旅读中国》杂志社、《嘉人》杂志社、《红秀》杂志社等中外媒体到村庄作过专题报道。她家也因此成为了解季刀苗寨民族文化窗口、培训交流基地和手工银饰、苗族刺绣、土特产等产品出山的平台。

陈琴的引领下,全镇掀起一股谋发展、兴产业、促振兴的热潮,各村、各寨纷纷效仿,争做产业发展排头兵。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始终激励着无数的“陈琴”们,她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履职诺言和奋斗目标,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人民代表的光荣使命。


内容纠错
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