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县州人大代表石俊:践行代表初心 筑梦乡村振兴
帮带产业,增收入促致富
“以前我们长滩大坝盛产稻米,巴拉河水甜鱼肥,是其他村都羡慕的鱼米之乡……”村里的一位老人调侃道,“现在时代变化了,年轻人都不愿意守着几亩薄田,纷纷外出打工了,村里就只剩下我们这些老弱病残啦!”2016年,长滩村新任村支书石俊面对家乡这样的景象,心里犹如打翻了五味瓶。此后,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从产业抓起,让群众尽快的摆脱贫困,让长滩群众彻底过上好日子。石俊根据村情实际,抢抓政策机遇谋产业发展,带领其他村干部先后到领乡领县学习“稻+鱼”种养技术,征询农业专家意见,围绕全县“2+2+1”农业产业培育方向,在沿线坝区建设500亩优质稻示范种植基地,按“支部+党员+群众”模式,采取“新法种稻,古法养鱼”方法进行高密度栽培和管护,推进稻田综合种养产业,以稻+鱼、稻+油菜、稻+菌等方式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有效提升农田亩产价值,实现亩产水稻700公斤以上、稻花鱼6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达6000元以上。
在石俊先后担任6年村主任、7年村支书期间,始终将产业发展摆在首要位置,将提高村民收入作为发展大事,田间地头、庭前院后,总能见到他走家串户作思想工作的身影。对缺少资金的农户他竭尽全力为他们融资,对产业发展用地问题,入户动员村民流转土地。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长滩村产业发展犹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现在该村已经有了刺绣、瓜虾基地、观光旅游、增收庭院、农家乐等5个支柱产业,通过产业发展,长滩村最终实现了全村脱贫,走上了致富之路。
建言献策,系群众谋福祉
“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是衡量一切工作的唯一标准。”这句放在人大代表石俊心里的话,也是他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村里有困难群众,他就主动到群众家中纾困解难;村里孤寡老人多、留守儿童多,他就经常入户陪他们聊天,帮他们打扫卫生。农村医疗、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乡村治理、矛盾纠纷……石俊不断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积极协调化解,当好群众的“贴心人”“代言人”。面对落后的生产条件,作为人大代表的他跑项目、争资金,几次下来,长滩村4.5公里的机耕道水泥硬化项目跑下来了。为了配合好项目建设,他动员群众投工投劳,自己身先士卒与村民同甘共苦干了两个月,后来终于在秋收前建成水泥路,长滩的机耕道变了样,村民开着车拉着沉甸甸的稻谷,到处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长滩村也成了游客零距离体验农耕文化、观赏田园风光的好去处。
美景如长滩,兴旺如长滩。石俊却始终觉得做得还不够,村民给石俊打100分,他却只给自己打60分,他说:“只有村民的每一件急难愁盼都变成了畅易简达,他才觉得不负群众的期待、村民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