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州幼儿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州幼儿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8年6月 日在州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州人大民族与教科文卫委员会
州人大常委会:
为推动幼儿教育发展,根据州人大常委会2018年度工作安排,民族与教科文卫委制定了详细的调研工作方案,从4月下旬开始,着手开展调研工作。4月26日,在州人大组织召开全州幼儿教育发展工作培训会,龙黔清副主任主持会议,耿生茂主任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就调研工作的目的、意义、方法、措施、要求等作了指示;5月3日,龙黔清副主任率民族与教科文卫委赴州教育局就全州幼儿教育发展情况专题调研进行座谈;5月17日,州人大常委会印发《州人大常委会关于州县两级人大联动开展全州幼儿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方案》;5月22日-25日,龙黔清副主任率调研组赴浙江杭州市、湖州安吉县考察学习幼儿教育发展先进经验;6月13日-15日,龙黔清副主任带队,分别组织2个调研组深入凯里、麻江、施秉、天柱、榕江、剑河等县市,县、乡(镇)、村幼儿园调研,并在县市召开座谈会。通过培训、外出考察学习、专题调研、分级分组调研、座谈等形式开展调研,对全州幼儿教育发展现状有了较为客观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近年来,州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推进幼儿教育发展,幼儿教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管理体制不断健全。一是建立政府领导,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工作机制,各县(市)也相应建立了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全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学前教育工作机制。二是完善政策制度,自2011年实施第一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以来,州委、州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定》、《关于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的实施意见》、《黔东南州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黔东南州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黔东南州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推进学前教育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二)办园条件逐步改善。通过实施第一期、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我州幼儿园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乡镇幼儿园,从无到有全覆盖;各县(市)积极作为,以县(市)为单位制定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为幼儿园添加设施设备、玩教具、图书等。2011年以来,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352所,建筑面积146.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共计13.6亿元,新建改扩建22所城区幼儿园、17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469所村级幼儿园,有效解决“有园上”,有效缓解“入园难”的问题。
(三)保教质量不断提升。一是创新“小幼连贯制”办园模式。针对我州山高坡陡、居住分散、广大农村办学办园难的实际,充分整合利用农村闲置教育资源办好学前教育,把保留的村小或教学点向前延伸三年学前教育,实行小幼六年(学前3年+1至3年级)或小幼九年(学前3年+1至6年级)连贯制办学,缓解幼儿园布点不均,部分村寨学前教育空白问题,该创新模式已被教育部纳入国家级试点项目。二是率先启动学前教育教研责任指导区改革。2016年,印发了《黔东南州学前教育教研责任指导区实施方案》,强化工作目标,组建州级教研团队,将17个县市(区)分为四大教研指导责任区,明确每个责任区教育指导责任人主要工作及职责,帮扶责任区幼儿园的发展。三是有效推进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全州以县为单位成立57个学前教育集团,充分发挥龙头园作用,开展“示范园+乡镇园+民办园”等形式,组织优质园和薄弱园进行结对帮扶。四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教师缺编缺人的问题。我州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专任教师有1066人。尤其凯里市人民政府2014年制定了非在编与在编教师待遇“四同”政策,即:招考程序相同、招考标准相同、工资待遇相同、晋级晋职相同,并将教师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为提升保教质量奠定了人员基础。
(四)教育扶贫成效明显。自2016年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共争取投入资金6130.69万元,受助儿童108843人次。2017年,省下达我州15个贫困县农村学前营养改善计划资金5730.82万元(其中:州级配套资金1719.24万元),实施儿童营养餐机构1668个(其中:小学附设学前班456个,公办幼儿园633个,民办幼儿园604个),享受营养餐儿童19.06万人次。凯里市自筹资金1400万元实施农村学前教育营养改善计划,0.75万名农村学前儿童享受营养餐。2018年,争取资金4595.12万元(其中州级配套资金1378.54万元),实施学前教育机构数1694所(其中:其中,小学附设学前班476所,公办幼儿园650所,民办幼儿园568所),11.27万名儿童享受营养餐。
二、主要问题
虽然我州学前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问题初步缓解,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然不适应我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仍是我州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政策落实不够,普惠性资源供应不足,经费不足,教师数量短缺,保教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还普遍存在,与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还有差距。
(一)学前教育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发展重视仍不够、研究仍不多、措施仍欠有力,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贵州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等不到位,全州学前教育发展滞后。
(二)学前教育投入不足。一是经费投入缺乏保障机制,资金拨付不到位,教育工程建设进度缓慢。二是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未能及时拨付。虽然我州有15个县(市)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政府财力等,制定了公办幼儿园生均拨款标准,但只有凯里市、黄平县、施秉县、剑河县、从江县、凯里经济开发区、丹寨县、锦屏县、麻江县、雷山县10个县市(区)将生均公用经费拨付到位,且各公办园的保教费用于支付临聘教师工资情况比较普遍,造成幼儿园保教经费紧张,幼儿园幼儿生活和游戏材料、教玩具、教师培训以及办园水平等受到极大影响。三是对民办幼儿园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尽管州人民政府印发了《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黔东南府发〔2011〕66号)文件,对扶持民办教育提出一系列具体支持措施,但从各县(市)落实情况看,力度不大、效果不佳。
(三)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矛盾突出。一是幼儿园学位资源满足不了人口发展的需要,到2020年,据预测全州3-5岁幼儿人数达195699人,按幼儿园规模360人/所计算,约需建设幼儿园500所。二是部分城区公办幼儿园缺少统筹规划、布局不合理,部分城区新建住宅小区没有落实配套建设幼儿园,城区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并无偿交由教育部门管理和使用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全州有215个城镇居住小区,仅有110所小区配建幼儿园,其中天柱县、榕江县城小区配建幼儿园数为0所,丹寨县、镇远县、岑巩县城小区配建幼儿园为1所。
(四)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高。我州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1441所,其中公办园691所,占比仅为47.9%;民办幼儿园750所,占比为52.1%,普惠性民办园在民办园中的占比仅为42.5%。
(五)幼儿教师队伍薄弱。一是师资队伍总量不足,目前我州在园幼儿有16.9万人,共有幼儿专任教师9908人,根据《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缺口1.2万人。二是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公办园专任教师5029人中,具有教师资格证仅有4160人,占82.7%。民办园专任教师4879人中,具有教师资格证仅有2070人,仅占42.4%。
(六)学前教育办学行为欠规范。一是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仍然存在,违背“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的教育原则,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二是多数民办幼儿园场地为租赁办学,配套设施极为简陋,在消防、食品、卫生、道路交通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办学用地面积相对较小,难以达到国家及省规定的办学要求,且办园水平良莠不齐、无证办园等不规范现象严重,目前全州仍有281所无办园许可证,在园幼儿21308人。
三、几点建议
幼儿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基础,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以国家高度重视幼儿教育为契机,以落实《黔东南州第三期学期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抓手,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切实落实政府职责,加大投入力度,提升保教水平,推动全州幼儿教育快速发展。
(一)进一步落实政府发展学前幼儿教育的职责。认真落实“州县统筹、分级管理、分工负责、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州一级负责统筹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县(市)负责制定县域内学前教育事业专项规划和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乡、镇政府将幼儿园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学习借鉴安吉县经验把建设农村标准化幼儿园创建列入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考核指标;将新建幼儿园纳入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并进行年度考核。
(二)不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一是各级政府要落实学前教育投入的主体责任,加大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力度,要严格按照《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的实施意见》的明确规定,及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并落实到位,从根本上缓解公办幼儿园经费紧张问题。二是将学前教育同等纳入教育公用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补助范畴,学习借鉴杭州市在生均公用经费上由各县(市)本级和各乡(镇)按管理责任落实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等同当地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并逐年提高。
(三)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按照《实施方案》,细化措施,确保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真正实现“以公办园为主、民办园为辅”的目标。一是根据人口预测和城镇化发展的需要,科学规划,统筹发展,科学编制幼儿园总体规划布局,逐年新建一批公办幼儿园。二是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积极扶持资质合格、面向大众、办园规范、收费合理、质量较好的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三是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对应建未建,未移交的,要严格整改到位。学习借鉴杭州市江干区“两个模式、三个标准、四个提前”(两个模式是指代建模式、工程总承包模式(PC、EPC模式);三个标准是指江干区出台的幼儿园设计建设标准、建设交付标准和企业招标进入标准,四个提前是指提前整合资源、提前介入设计、提前参与建设、提前谋划办学),加快公建配套幼儿园建设;将小区新建园的建设、移交和开园作为当年考核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一是指导各类幼儿园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二是加强示范、优质园创建,组织优质园和薄弱园进行结对帮扶,学习借鉴安吉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思路,创造性地创立我州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黔东南游戏”,并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创建一批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示范、优质幼儿园,并逐步在全州推广。
(五)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多形式补充幼儿教师。在编制不足的情况下,结合实际,采取政府支付幼儿园临聘教职工工资和保险、“特岗计划”教师招聘、政府购买服务、引进免费师范生等方式解决师资不足、流动性大、师资水平不高的问题,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幼儿园教师全员持证上岗。二是利用我州高校资源,依托凯里学院和州属职业院校,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三是加强培养培训。依托省内外各大专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引进和协同培养方式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积极通过“国培”、“省培”等平台,加强在岗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将民办幼儿园的师资纳入统一培训计划;大力加强师德教育,引领孩子们健康成长。
(六)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切实加强幼儿园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建筑质量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和人防、物防、技防“三防”措施,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健全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并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保障儿童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