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帮扶工作队暖心走访:粮油传递深情 关怀贴近民心
七月中旬,骄阳似火,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定点帮扶的凯里市大风洞镇官庄村、青杠林村、杉树林村、都蓬村、都力村的5支驻村工作队,同步开展集中走访慰问活动。队员们带着精心准备的大米和食用油,走进监测户、脱贫户家中,用贴心服务传递组织的深情关怀。
此次活动是州人大常委会机关深化驻村帮扶的暖心实践。筹备阶段,队员们如同对待亲人,细致梳理名单,深入家庭精准统计粮油需求。每一次询问与记录,都饱含关切,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对群众的细心考量,只为确保物资精准送达最需要的群众手中。
烈日当空,官庄村驻村队员脚步坚定。在杨通付家中,队员们了解到他行动不便,常年卧病,家庭负担沉重。队员们小心将粮油搬进屋内,轻柔的动作带着体贴。一位队员关切地询问杨通付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近况,温暖的话语驱散了他心中的忧虑。杨通付接过粮油,眼眶湿润,紧握队员的手连声道谢:“家里油正快没了,你们就送来了,太及时了”!
青杠林村罗志芳家的院子里,驻村队员围坐老人身边,亲切拉家常。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现在政策好,我们老两口有养老金,孙子上学有补助,日子踏实。你们不光送粮油,还常帮解决实际困难。上次水管坏了,大中午饭都没吃就帮我修好。”她眼中噙着泪花“党和政府从不忘记我们,我打心底里感激”。
杉树林村的午后闷热如蒸笼,队员们拎着物资,汗流浃背地穿行在乡间小路上。“吴奶奶,您气色看着还不错嘞!”一进88岁高龄吴保翠家,队员们顺手拿起扫帚帮忙清扫院角垃圾,热络地询问老人起居,叮嘱有难处尽管说。到了张权贵家,队员们先关心他残疾的爱人用药和身体情况,又询问今年葡萄挂果情况。“今年雨水多,多亏你们请技术员教避雨栽培,葡萄长得特好!”张权贵笑着说,接过食用油,他掂量着感慨:“这油够吃小半月,你们既送技术又送东西,常常惦记我们,这份情比啥都金贵”。
都蓬村和都力村的走访同样温情涌动。在都蓬村杨昌仁家,得知他为孩子学费发愁,队员们耐心讲解教育资助政策,帮他估算补助金额,杨昌仁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多亏了你们,吃了定心丸。这粮油和政策,都是给我们家的希望”。在都力村宋锦伦家的院子里,他拉着队员的手,欣喜分享种养殖增收的故事。院子里鸡鸭成群,生机勃勃。“是你们请专家来手把手教技术、还送肥料,现在日子好起来,这粮油更是对我的鼓励”他眼中闪烁感激的泪光。
“走访绝不是简单地送粮油,而是要通过这样的机会,真正走进群众的心里,摸清他们的真实需求。”州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彭瑶说。本次活动共走访慰问监测户、脱贫户180余户,送出价值近万元的粮油,并收集到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等意见建议,为后续精准帮扶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工作队将认真梳理汇总问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逐项解决,确保帮扶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
州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帮扶工作队紧紧围绕州人大常委会党组和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安排部署,认真按照“一宣六帮真履职,一日千里真加油,一枝一叶真感情”的工作要求,始终秉持“心系群众,心中有数,心无旁骛”的理念,将常态化走访慰问、政策宣讲、难题化解作为重要内容,这既解了群众燃眉之急,更如一座坚固桥梁,拉近了干群距离,为精准帮扶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让群众在驻村队员每一滴汗水、每一句问候、每一份关怀中,深切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不断增强获得感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