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无标题文档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人大要闻

精准监督“桥头堡” 深度融入大湾区

发布时间: 2025-09-25 15:24:38   作者:丁伦达   来源: 州人大常委会办 公室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自《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 的实施意见》出台以来,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国家、省委、州委对东西部协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桥头堡”建设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持将监督融入大湾区‘桥头堡’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以下简称“桥头堡”),连续三年开展专项监督,有力有效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选定议题,坚持靶向发力。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在对全州“桥头堡”工作情况进行摸清情况、整体研判、锚定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把“桥头堡”监督主攻点放在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的数量质量上来;把监督落脚点放在落实项目要素保障,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上来;把监督关键点放在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发挥比较优势上来。聚焦向上级争资争项情况、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三个“小切口”逐年开展专项监督。近年来,共开展争资争项调研20余次、重点项目调研10余次、优化营商环境调研30余次,全力构建“监督—落实—审议意见—再监督—在落实”的靶向监督闭环体系。

深入调研,发挥代表优势。为多维度获取“桥头堡”工作推进实际情况,保障委员代表在“桥头堡”系列监督中知情知政依法履职,针对不同议题开展差异化监督。一是在争资争项监督上采取专题询问,对涉及争资争项工作的23家政府部门,一律要求主要负责人到场接受询问人与询问问题的“双随机”询问,同时由相关专门委员会对应询部门负责人所答的对策和承诺进行全程跟踪,进一步强化人大监督的刚性。二是在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监督上采取重点听取“十大工程”推进情况报告,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代表全程参与,对产业承接聚集、旅游康养提升、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等重大工程156个重点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逐个分析、深入研判,全力帮助有关部门找差距、补短板、谋发展,以人大监督之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落实落地。三是在优化营商环境监督上采取直面市场主体,单独与企业负责人、县乡人大代表等对营商环境感受最真切和最有发言权的群体开展座谈,精心设计调查问卷,邀请参会人员针对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等进行主观+客观评价,推动营商环境监督向基层、向社会延伸,充分体现人大代表制度优势。截止目前,共收集人大代表、企业、群众调查问卷240余份。

健全机制,凝聚发展动能。在连续三年“桥头堡”监督中,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不断拓展法定职责范围内监督空间,建立健全“桥头堡”监督机制,紧密结合全州“桥头堡”工作实际,系统施策、精准发力。一方面与发改、财政、统计等部门横向联通建立“月汇报”机制,要求有关部门压实责任、量化任务并汇报进度,保持各项监督数据实时互通,有力保证了监督贯通协调工作精准高效、步调一致。另一方面与全州16个县(市)人大纵向贯通建立“季调度”机制,全面掌握相关工作推进情况,支持鼓励下级人大同时组织、同步开展、合力推进监督事项,保障全州人大系统“桥头堡”监督工作有分有合、齐心协力、整体推进。截至2025年,累计审议争资争项工作报告、重点项目推进情况报告、优化营商环境报告以及相关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报告10余篇,精准提出意见建议40余条,为推动全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精准施策。

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将坚持围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这一目标,保持战略定力、注重久久为功,通过逐步完善的监督机制,扎实做好“桥头堡”系列监督,坚持党委有号召,人大有行动,代表有作为,全面凝聚全州上下融入大湾区的思想共识与行动合力,为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内容纠错
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