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无标题文档
当前位置: 首页> 监督工作 > 听取和审议专题报告

关于全州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20-08-30 15:41:42   作者:州人大财经委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在州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

州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胡吉平

州人大常委会:

根据《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要点》安排,为做好本次州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州人民政府关于全州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相关工作,7月以来,由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姜庭桂同志带领州人大财经委、州工信委等部门负责同志分别赴凯里、台江、岑巩、锦屏、剑河、黎平等10个县(市)的工业园区开展实地调研,并先后组织州发改委、州工信局、州统计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召开工作座谈会,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和查阅有关资料等方式了解情况。现将全州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州园区推进情况

——明确了以园区建设推动工业发展的思路。自2010年10月全省工业发展大会提出“工业强省”战略目标以来,州委州政府切实将“工业强州”战略罢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从而掀起了我州工业发展的新一轮高潮,我州工业园区呈现了迅速发展势头,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使工业园区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桥头堡,成为工业产业发展的平台和工业企业发展的热土。经过近十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到2019年底,全州工业园区共有14个,其中省级工业园区9个,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含炉碧工业园区)、岑巩工业园区、镇远黔东工业园区、锦屏工业园区、黎平工业园区、丹寨金钟工业园区、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台江工业园区、三穗工业园区;州级工业园区5个,天柱工业园区、榕江工业园区、黄平工业园区、施秉工业园区、剑河工业园区。雷山、麻江两县无工业园区。全州园区总规划面积473.65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77.45平方公里。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全州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212.09亿元,建成道路356.93千米,供水管网428.61千米,排水管网523.9千米,污水处理设施18个(处理能力7.025万吨/日),渣场6个,政府投资累计建成标准厂房164.83万平方米。凯里经济开发区(含炉碧经济开发区)、台江工业园区、三穗工业园区核心区基本达到“九通一平”,其余园区基本达到“七通一平”。

——入驻了一批市场主体。现纳入调度的14个园区中的入驻企业共计914户,其中规上企业203户,占全州规上企业的83.54%。截止2020年7月,全州工业园区完成工业产值85.94亿元,完成工业投资43.77亿元,完成税收6.27亿元;新增从业人员531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06人;新建、续建项目150个,已完成投资49.51亿元。

——提出了全州整体空间布局规划。规划了凯里经济圈:依托凯里经济开发区(含炉碧工业园区),融合丹寨金钟、台江、黄平等园区,打造成为大数据产业平台基地、贵州东南部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循环经济型重化工业基地和绿色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后发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重点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民族医药、民族文化创意、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规划了黔东片区:以黔东一体化为核心,依托岑巩、镇远黔东、施秉、三穗、剑河及天柱等园区,以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冶金、白酒、生物制药、林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及以钡化工为主的矿产开发、精深加工、高端产品研发等产业。规划了南部片区:以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为载体,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强化从江洛贯、黎平、榕江和锦屏等园区联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大健康、林木加工、石材、特色食品及饮用水等产业,推进“大健康+旅游+新型工业+现代特色农业”三产融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一)园区规划执行不规范。全州各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都已完成编制和评审工作,大部分工业园区也都有详规和产业发展规划,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规划仅成了一种程序性的形式,规划主要用于土地使用的审批手续上。锦屏、黎平、黄平、施秉等园区都不同程度存在实际发展与原规划不相符合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园区对入园企业没有按规划进行选择,处于“饥不择食”的状况。

(二)园区投入与回报未达预期。由于我州的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凯里高新技术区、黔东工业园区、岑巩工业园区,其它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少,仅有几户,且同质化严重,造成投入工业园区的资产得不到有效发挥,资产盘活难度大,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就业和投资回报方面难达预期。

(三)园区供地不严谨。截止2020年5月,全州园区还有可用土地3.13万亩,其中:建设用地1.65万亩,占52.7%,批而未用1.38万亩,占44.1%。一些园区由于缺乏对产业用地方面的了解,新入驻的企业,有的按投资强度提供土地,有的是按企业要求提供土地,企业拥有的土地过剩,造成土地闲置。如凯里经济开发区部分制药企业的土地使用率都不高。

(四)园区企业停产、减产情况突出。全州工业园区企业虽要求全面复工复产,但疫情和经济下行等诸多因素的持续影响,许多企业不能达产、满产,而导致产值下降幅度大。2020年上半年全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5%,与年度目标相比,差11.5个百分点,园区内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1.9%。

(五)园区新建、续建项目偏少。截止2020年7月底,园区新建、续建项目150个。在建项目中大多是企业慢慢推进的二期、尾矿库、废物协同处理等项目,实实在在的能形成新增长点的工业项目并不多。2010年以来投资建设完工的亿元项目不多,特别具有产业带动作用的大项目,新材料、新工艺的高、精、尖项目更少,造成我州工业发展后劲不足、支撑不强。

(六)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园区工作责权利脱勾,园区的考核成效与园区工作班子脱节,临时借调的公务员其身份得不到保障,直接影响了园区队伍的工作积极性、稳定性和创造性。由于园区的财权事权都在县里,入园项目的审批手续繁琐、流程复杂、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

三、建议

以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六个专项行动”为抓手,针对当前全州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为促进园区发展,不断提高园区内企业的运营效益,提出如下建议:

(一)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一是加大全州各园区的统筹力度,遵循市场规律,根据当地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准确定位。二是对相邻或相近的园区,要整合资源,适当划分功能,加快建设产业承接集中区、示范区,实行差别战略,避免资源浪费。三是对各园区分类指导,帮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使其尽快形成各自特色优势。

(二)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进园区建设。一是强化领导,提高引领工业的能力,要树立“一把手”强抓工业的社会氛围,切实找准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切入点、着力点,努力形成全州上下重视工业、关心工业、齐心协力推进工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大工业投入力度,要将工业发展基金列为同级财政预算,管好用好财政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的杠杆作用,带动社会资金投入,保证工业投资持续稳定增长,促进全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一是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凯里经济开发区、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各县市工业聚集区的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提高园区的吸引力和集聚力。二是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企业,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程序,规范执法,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强审计成果利用,避免资产闲置、资产流失,推进园区发展。四是坚持政府引导、部门负责、企业合作的园区发展方式。

(四)认真抓好项目实施工作。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力争在重点项目投资、开工数量、建成投产实现新的突破,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项目支撑和后续保障。二是要立足资源优势,灵活运用招商政策,全力推进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一批能够引领全州发展的重大项目,扩充工业经济总量。三是抢抓国家编制“十四五”规划机遇,扎实做好项目培育、项目引进、项目储备和项目申报衔接工作,加大争取国家和省的项目资金的力度。

(五)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园区发展。一是强化园区主责、主业,做好园区项目建设、产业方向、引进企业,对于园区内的精准扶贫、农业农村、综治信访维稳等社会事务性工作,设立社会事务管理局或办事处办理,让园区干部专心搞经济发展。二是改进园区绩效考核办法,以服务项目建设实际贡献、工作量为标准,减少其它检查考评项目,聚焦主责,全力推进园区建设和发展。三是探索建立公司制管理模式的用人机制和以实绩为导向的差异化薪酬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四是强化经费保障。坚持财权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健全完善园区财政管理体制,解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问题。五是切实将园区作为我州培养经济管理人材队伍的摇篮,加大干部的交流、培训、轮岗的工作力度。

内容纠错
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