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全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1年6月28日在州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上)
州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胡吉平
州人大常委会:
按照州委关于《州人民政府向州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工作办法(试行)》要求,为做好州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州人民政府关于黔东南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相关工作,财经委自4月以来,在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姜庭桂同志的领导下,组织州人大财经委委员深入施秉县、三穗县、天柱县、州机关事务管理局、州自然资源局、州国资委等单位开展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实地查看和查阅有关资料等方式,了解全州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购置、使用、管理等方面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州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情况
截至2020年末,全州国有企业370户,资产总额2,990.01亿元,同比增长15.65%,负债总额1,732亿元,同比增长15.89%,所有者权益总额1,258.01亿元,同比增长15.31%,资产负债率57.93%。州级国有企业33户,资产总额604.68亿元,同比增长13.70%,负债总额409.58亿元,同比增长11.81%,所有者权益总额195.10亿元,同比增长17.9%,资产负债率67.74%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情况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基本情况:2020年,全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1,567.98亿元,同比增长12.98%。州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72.65亿元,同比增长0.01%。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情况
1.土地资源:全州土地总面积为302.82万公顷。截止2020年底,全州在库储备土地面积146.44公顷。
2.矿产资源:全州境内已发现矿产58种,资源储量位于全省第一的有5种:重晶石99,010.88千吨,金刚石755克,石棉7千吨,高岭土13,128千吨,钒矿2,592.56千吨。
3.森林资源:全州有森林面积200.6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7.37%。全州林地面积217.96万公顷,全州林木蓄积16,735.46万立方米。
4.水资源:2020年全州水资源总量268.38亿立方米。
5.湿地资源:全州湿地面积为56.33万亩。
二、全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一)健全制度机制,提高监管水平。一是先后制定完善了《中共黔东南州委办公室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州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清理及处置工作的通知》、《州国资委监管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性文件,进一步从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残值方面强化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清产核销工作,并利用“互联网+”逐步推进资产管理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二是州级监管企业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印发了《黔东南州国资委关于进一步严格国企国资管理的八项措施》,督促州属国有企业严格落实国企党建工作主体责任、“三重一大”决策机制、重大事项报告等八项措施,同时严格执行监管企业制定或修改“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进行事前核准,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20年全年共审查重大事项169项。三是建立健全经营投资审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从2020年起各企业的年度财务决算审计工作将由原企业委托第三方审计调整为由国资监管部门委托第三方进行审计,州审计部门负责对第三方审计结果抽查不低于20%的比例进行把关。
(二)聚焦高质量发展,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一是制定企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预计2023年末监管企业收入、产业投资额、产值、利润总额较2020年末翻一番。二是持续优化国有资产资源配置,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清理州级经营性资产和可转化经营性资产的清理及作价注入州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基础工作。三是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强化土地要素精准供给,认真落实贫困地区差别化用地支持政策,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农业十二大特色优势产业以及“补短板、强基础、稳投资”等建设项目用地。四是严格执行债务限额管理,对隐性债务、关注类债务提出了《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方案》和《应急预案》,切实控制了区域性风险和新增债务。五是推动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推动水资源、矿产资源、林业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摸排、清理、整顿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有资产规范管理意识不强。一是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重资金、轻资产”的思想,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职能职责弱化,管理不到位,部分县(市)的国有资本运营服务中心的管理手段沿用10多年前的办法,与现阶段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不相适应,加之国有资产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履职能力不足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情况时有发生。
(二)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不扎实。一是账实不符、家底不清,州级部分单位新增房屋和土地资产未能及时入账,对统一安排的资产清查工作不认真、不负责,如:州公安局、凯里学院等新建项目。二是国有资产管理不全面、不完整,大量资金长期挂在“在建工程”,新建且已投入使用的资产没有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投转固”工作虽制定了一些办法,但执行难度较大,工作亟待加强,如州委党校、州检察院、州司法局等新建办公楼、州水投公司已投入使用的项目等。三是闲置土地多,多县存在不依法依规审批土地行为,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四是对未纳入国资监管的企业国有资产及国有控股、国资参股的国有资产、公路和无形资产的管理缺失,如部门管理的“老牌”国有企业停业、关停后的国有资产,集体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地理标识、品牌等无形资产,财政资金投入建设形成的公路资产。五是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信息不全面、不详实,水库、风景名胜区、滩涂、矿产资源、城市公用设施等资产数据不完整,资产价值缺乏可靠的计价依据。
(三)国有资产流失有一定风险。一是州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转让给平台公司作为资本金,采取的方法是划物不划账,导致部门有账无物、企业有物无账,且地产、房产大部分作为向金融部门融资的抵押物,债务风险带来一定的资产风险。二是国有资产租金低于市场价问题依然存在,造成部分资产间接流失。如三穗县资产出租12年,承租人将资产转租11年,每年收取租金差额2.5万元流入个人“腰包”。三是由于对国有资产监管不到位,导致少数资产权属不清、产权不明,存在“问题资产”,如凯里宾馆新扩建资产、黔东南州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土地及房屋资产权属纠纷,虽经州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并明确由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和州扶贫办落实主体责任,但因种种情况,工作进展缓慢,涉及的相关法律事务较多,相关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
三、建议
(一)强化国有资产规范管理意识。一是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领导干部管理国有资产的思想意识,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依法管好国有资产,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二是落实责任,进一步明确主体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做到责任有主体、问责有对象,并定期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各县市要有明确有管理职能的部门来管理国有资产,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三是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法制宣传教育。
(二)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力度。一是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让有管理职能的部门来管理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动各县(市)制定或出台相应的资产管理办法,完善资产管理工作。二是加强资产清产核销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资产进行全面清理、登记、核对和查实,摸清底数,对没有登记入账或者核算不准确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登记入账或调整账目,对长期借出或未按规定手续租赁转让的,要清理收回或者补办手续,确保账实相符。三是强化对“问题资产”的督办力度,建立台账,一案一整改,对凯里宾馆“问题资产”,建议由州文体广电旅游局牵头,州监察委、州检察院、州财政局、州机关事务管理局、州住建局、州自然资源局等部门配合进行联合调查处理,必要时启动法律程序,遏制国有资产被侵蚀的问题发生。四是要界定国有自然资源资产范围,开展全面清查工作,并逐步对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完善资产管理相关工作。
(三)提高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绩效。一是提高国有企业及资产管理水平,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做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分离企业经营与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充分发挥企业经营自主权,规范国有企业运作,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二是依法依规严把土地供应“闸门”,对民生项目用地要进一步提高效率,凡国家规定禁止类项目一律禁止供地,充分发挥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的调控作用,把有限的土地资源用到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避免出现“批甲地用乙地”现象,造成闲置土地。三是建立完善部门之间、部门内设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机构之间的协同工作机制,强化专业人员的配备,持续推进资产清产核资、清产核销工作。以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基础,加强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确保资产信息准确、完整,切实保护国有资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