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人民政府整改落实《州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重点 项目推进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的报告
州人大常委会:
2023年10月,州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州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的报告,并评定为“基本满意”,同时反馈了五个方面的审议意见(一是进一步抢抓政策机遇,高质量做好项目谋划及建设;二是进一步盘活存量拓增量,确保实现投资计划;三是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和争资争项工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四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五是进一步加强督促调查,全力加快“桥头堡”项目建设进度)。
根据会议安排,受州人民政府委托,现我向州人大常委会报告反馈的《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请予以审议。
一、整改落实工作推进情况
《审议意见》反馈后,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动整改落实,州“桥头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将《审议意见》按职能职责分解至部门、县(市),聚焦问题导向定期督促研判,推动《审议意见》各项问题任务落地落实,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今年来,州领导小组组长或常务副组长每月听取汇报、分管州领导每月研究一次“桥头堡”工作,目前已召开5次州政府常务会议及“桥头堡”建设会议研究推动“桥头堡”工作,整改落实《审议意见》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助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全州经济顺利实现“开门红”,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2亿元、同比增长5.6%(按季度出数),增速排全省第3位。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1—5月,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9%,增速排全省第1位。
(一)抢抓政策机遇,对接联动成效明显。一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23年12月,争取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贵州省打造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今年1月,省“桥头堡”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支持“桥头堡”建设工作,省级印发《贵州省打造黔东南州“黎从榕”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2024年工作要点》,以《工作要点》为主要抓手,分解至各部门、县(市),清单化、项目化推动落实,四十项60条重点任务已有25条取得阶段性成效。梳理43家省直部门出台的261条政策措施有251条取得积极进展。二是对接联动更加紧密。今年来,州领导、州直部门积极赴省、大湾区对接“桥头堡”建设工作,州党政代表团赴佛山等大湾区城市开展工作对接,州领导带队赴大湾区对接11次,科技、投促、林业、商务等部门赴大湾区对接17次,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分别带队赴大湾区对接1次。州领导带队赴省汇报对接24次,发改、工信、林业等27家州直部门赴省汇报对接98次。1—5月全州共引进重点产业项目62个,新增产业到位资金48.67亿元,其中大湾区产业项目10个,新增产业到位资金7.71亿元。新增州疾控中心与佛山市疾控中心建立帮扶关系。1—5月,全州接待游客3204.24万人次,同比增长7.55%,其中接待外省游客842.11万人次,同比增长15.77%。
(二)狠抓项目谋划,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一是强化“桥头堡”项目谋划。出台《关于加快构建“5+N”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推进全州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信、投促、商务等部门编制印发“一图三清单”,谋划储备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三年投资计划项目495个、总投资784亿元。围绕“四区”定位,结合“桥头堡”系列政策,谋划编制重大工程项目348个、总投资1654亿元。按照“桥头堡”建设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制定“桥头堡”2024年重点推进项目清单,推动135个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1160亿元,已开工90个(建成1个),完成投资54.22亿元。二是强化“桥头堡”资金支持项目实施。“桥头堡”专项资金支持重大产业项目28个、6亿元,已完成投资7.05亿元,其中:已建成凯里炉碧园区海生玻璃一期供电工程、侗乡传统村落精品旅游环线提升工程等6个项目,粤黔大健康医药产业园(B区)等14个项目加快建设,榕江侗乡传统村落精品民宿、丹寨县硅基新材料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等7个项目加快开展前期工作。三是强化“桥头堡”基金使用。“桥头堡”基金重点支持9个项目建设,已投项目3个(黔玻永太、贵州长宇、华诚生物)、2亿元,完成尽调3个(晖阳新能源、所托瑞安、楹鼎生科),正在尽调2个(人良生物、兴锂新能源),基金管理人推荐1个(湖南碳谷)。
(三)紧盯“黎从榕”重点区域建设,“桥头堡”形象逐步提升。持续加大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黎平经开区、榕江工业园区等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园区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24年推动“黎从榕”重点项目40个,总投资142.2亿元,已开工29个,完成投资7.5亿元。一季度“黎从榕”3县GDP(按季度出数)完成84.84亿元,占全州25.6%,较去年同期(20.6%)提高5个百分点。1—5月,“黎从榕”三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9亿元,同比增长15.4%,占全州18.7%。佛黔共建产业园(A区)一期已建成投用,黎平林业产业园、榕江粤黔轻工产业园等建设加快推进,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11个存量项目已有从江洛贯物流园、87栋休闲康养木屋、从江职校迁建等8个项目建成投运。“村超”火爆出圈,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新年贺词点赞贵州“村超”活力四射,黎平、榕江2县入选第四批“四好农村公路”全国示范县,“黎从榕”核心区形象逐步提升。
(四)优化营商环境,开放水平逐渐提高。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印发产业招商大提升和营商环境指标大改善工作方案,健全重大项目帮办代办等机制,黔东南高新区设立全州首个园区“企业之家”,用心用情为企业服务。全州17个政务服务大厅已设置“粤港澳服务专窗”跨省通办窗口,38个州直部门1304个事项、16个县(市)1736个事项均已完成对标工作。今年来,121个招商引资项目提供注册营业执照、涉税登记等暖心服务走访379次,为企业代办事项89件,解决困难问题45个。强化贵州省金服平台推广应用,累计入驻企业1.2万户、金融机构153家,发布线上金融产品127个,实现线上授信金额25.8亿元。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政策互联互通、审批双向服务”,在佛山市及下辖5个区设立“跨省通办窗口”,今年以来“跨省通办”共计办件量809件。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加快推进,积极打造“贵人服务”升级版。二是对外开放提档升级。综合交通网络持续优化,剑河至黎平高速即将建成通车,天柱至大龙高速、天柱至会同高速前期工作积极开展,计划于2024年底开工建设,榕江至融安高速用地预审及规划选址已批复。在大湾区建设的32个农产品专馆专区运营良好。黔东南州智慧物流园、黔东南(首信)电商智能物流园、银田冷链仓储配送中心加快建设。新增认证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54个(已累计118个)、全省第一,新增绿色食品认证证书3张。今年来组织37家(次)企业报名参加广交会、消博会、西班牙食品展、巴黎博览会等各类国际性展会。获列全国消费帮扶重点产区,开展“黔货进社区”“专摊进夜市”等消费帮扶活动,广东采购、销售我州农特产品8.83亿元。
(五)强化要素保障,支撑保障有力有效。一是资金方面。各部门抢抓“桥头堡”系列政策机遇,争资引资取得新突破,今年以来,共争取上级各项转移支付资金323.61亿元(中央271.36亿元、省级52.25亿元)。新增一般债8.3亿元、排名全省第一。争取增发国债56.36亿元支持宣威水库等205个项目建设(宣威水库14亿元)、总额全省第一。获省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3120万元。获得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5.52亿元、居全省第二位。2024年获50户以上农村木质房屋连片村寨消防建设省级补助资金2.95亿元,获教育领域转移支付资金24亿元。基层防灾工程等4个项目获1.2亿元增发国债资金。凯里、天柱、台江等10个县(市)城市排水防涝项目获3.15亿元国债资金。全州再贷款限额达100亿元,总额全省第二。积极谋划储备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已分两批次向国家推送项目385个、资金需求161.7亿元,全省前列。谋划“四化”基金项目36个、申报基金36亿元。上报专项债需求项目121个、283.4亿元,申报需求108亿元。二是用地方面。落实“桥头堡”重点区域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工作方案,探索实施工业项目行政审批新模式,在土地成交并达到法定条件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规划建设相关手续办理。积极实施符合条件的园地、灌木林恢复为耕地土地开发整治项目,推动项目入库218个,入库新增耕地指标13498亩。持续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全州建设用地获批138件次812.3公顷。处置批而未供土地8814亩、处置闲置土地4189亩,共盘活存量土地13003亩。三是用能方面。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受益企业达970户,直接降低用电成本816万元。加快推进黔东火电转网贵州,完成铜仁变电站至黔东电厂架空输电线路建设。黔东南州“县县通”天然气项目累计完成征地463.2公里,完成率93%;布管444.97公里,完成率89.34%;焊接438.93公里,完成率88.13%,累计完成投资15.8亿元。
二、下步重点工作
总体上看,州直各部门、各县(市)围绕《工作要点》《备忘录》等重点任务积极推进落实,但部分部门与省级厅局部门、大湾区城市有关部门对接主动性还不够,与州委州政府、州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按照省、州经济会议及省“桥头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黔东南州“桥头堡”建设相关要求,以《工作要点》为抓手,聚焦《审议意见》提出的短板弱项统筹资源集中攻坚,扎实推进“桥头堡”重点项目建设、重大政策落地。
(一)聚力推动产业承接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是围绕产业园区平台,以黔东南高新区为重点持续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榕江、天柱2个园区申创省级经开区。聚焦“5+N”现代工业产业,用好“一图三清单”,狠抓招商引资,推动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加快推动佛黔共建产业园(从江)建成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园区配套功能,从州级层面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向“核心区”共建园区集中。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按照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积极落实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着力优化企业服务。深入推进“拿地即开工”改革,最大限度解决项目用地审批难问题。对标大湾区建设营商环境“先行区”改革试点,推动与大湾区城市政务服务事项全域“跨省通办”。
(二)推动重点区域突破提升。强化与“黎从榕”“强州府”联动,定期会商、协调服务,形成推动工作的合力,把“黎从榕”“强州府”建设放在当前的重要突出位置来抓。坚持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向重点区域聚集,全力推动重点工程建设、重大政策落实、示范试点创建快速见效。加快粤黔大健康医药产业园(B区)、京东物流供应链(黔东南)基地、黎平林业产业园、“村超”超好集市、炉碧新材料产业园、凯里酸汤产业等项目建设。推动从江生态康养园、从江县中医医院等已盘活项目有效运营,有序推动洛香湖城市综合体、传统村落峰会会址等项目有效盘活,加快提升“桥头堡”核心区形象。
(三)推动重大工程项目谋划实施。一是以《工作要点》为重点,全力推动“桥头堡”135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00亿元。加快推进“桥头堡”专项资金和基金管理使用,加快14个在建项目建设,确保如期建成;加快炉碧新材料产业园、榕江生态精品民宿、“村超”超好集市等7个未开工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实质性开工。积极谋划2024年“桥头堡”财政资金拟支持重大产业项目24个。二是加强州县、部门间对接联动,持续发挥州县领导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工作机制作用,紧盯项目建设,做好协调服务,强化资金、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督促各部门每月主动服务“桥头堡”项目、服务企业。争取启动建设宣威水库、天柱至大龙高速、天柱至会同高速、榕江至融安高速、炉碧经开区铁路专用线等重大工程项目,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协调推动都柳江梅林、洋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畅通南下大湾区、北部湾的水运通道。三是强化“十五五”重大工程项目谋划。抢抓国家和省“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重大机遇,在产业布局、互联互通、开放平台等方面谋划储备重大项目,争取高速公路、水运航道、重大水利设施、抽水蓄能、区域性综合物流等事关全州战略性支撑的重大工程项目列入上级规划,并积极争取推进前期工作。
(四)强化协调对接联动。一是加强向上汇报争取。各级各部门抢抓系列重大政策机遇,积极赴省级各部门对接汇报,及时了解国家、省级政策走向和工作动态,围绕《工作要点》四十项60条重点任务,争取省级更多更大支持。二是强化向外对接联动。近期州“桥头堡”办公室将积极争取省发展改革委领导带队赴大湾区开展沟通对接,争取大湾区更多支持。统筹推动全州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围绕粤黔东西部协作和《备忘录》5个方面9条具体事项,主动与大湾区城市、商协会、企业、科研机构等对接联动,争取对接事项逐一落地落实。
附件:黔东南州2024年“桥头堡”建设重点推进项目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