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无标题文档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县市人大

杨美:“绣”传统技艺 建美丽家乡

发布时间: 2024-12-17 14:57:5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凯里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浏览次数:  

杨美(左一)州人大代表,凯里市兴美宏杨制衣厂厂长

杨美,苗族,1982年11月出生于台江县革一镇大寨村,现为凯里市兴美宏杨制衣厂厂长、凯里妹旺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十三五”励志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贵州省“巾帼建功标兵”、贵州省“最美巾帼奋斗者”、贵州省“最美劳动者”、黔东南州“脱贫攻坚家庭”、第六届黔东南州道德模范、凯里市“三八红旗手”、凯里市“文明家庭”、凯里市“最美绣娘”等多项荣誉称号;2020年被中共凯里市委组织部、凯里市妇联聘为凯里市名绣娘,黔东南州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凯里市第九届人大代表、凯里市第十届人大代表、凯里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2016年,受惠于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杨美举家搬出台江农村,入住至凯里市上马石移民安置点,从一个普通的村民转变成了“新市民”。从此,她人生之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凯里落脚不久,杨美就参加了凯里市开怀街道办事处组织的劳务技能培训,在熟练掌握了缝纫机操作、打板、裁剪、缝制等技能后,杨美萌生了办一家制衣厂的念头。详细了解凯里市委、市政府关于搬迁移民创业、就业政策后,办厂的想法更加强烈。2018年杨美开办了凯里市兴美宏杨制衣厂,创业初期,制衣厂仅有厂房面积340平米、18台机子、3名员工,之后逐年发展壮大,到2023年,厂房面积扩大到2000平方米、拥有100余台机子、180名员工的规模。年产值从2018年10万元,到2023年增加到500余万元。五年间,杨美创办的企业规模得到快速发展。

制衣厂开办以来,杨美始终牵挂着跟她一样从各地搬迁来的移民群众,动员她们进厂务工,探索出一条“楼下车间,居家就业、群众脱贫”的发展新路子,被誉为“家门口的扶贫车间”。5年来,公司带动了社区移民群众就业共计180余人,其中带动了留守老人、留守妇女、残疾人士等特殊人群灵活就业100余人,务工人员均年收入增加约1.5万元。她办厂带动移民就业增收的事迹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她被特邀去天安门观礼。兴美宏杨制衣厂曾先后接待过国家原副总理胡春华、贵州省委原书记谌贻琴等领导的实地考察调研。

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杨美始终感恩各级党委、政府对企业关心。她依托制衣厂,把各级关心帮扶化作爱心,回馈社会。新冠疫情疫情期间,面对一个个为生计发愁的员工,为保障员工及家庭基本生活,她决定,工厂放假,工资照发。面对不安的员工,杨美安抚员工说:“厂里没有订单是因为疫情造成的,只要你们还是我的员工,工资就照常发放。困难是暂时的,等疫情过去,我们都要加油!”掷地有声的诺言让所有员工无不动容。同时,杨美代表还在疫情期间积极参与慰问一线工作人员,捐资捐物等活动。为响应乡村振兴工作,兴美宏杨服装厂向湾水镇里仁小学捐献校服300余套。在日常生活中,杨美代表经常走访慰问困难、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众,为他们送上慰问物资及资金。

在此期间,杨美当选了黔东南州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凯里市第九届人大代表、凯里市第十届人大代表、凯里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成为人大代表后,杨美除了忙厂里生产事务,始终不忘群众的事。2023年2月第十届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即将召开,杨美代表在会议前期接待群众来访时得知上马石移民搬迁点的群众在广场上休闲娱乐时入厕困难。一件很小的事却让杨美代表记在了心里。在实地查看了解实际情况后,她书写代表建议意见,在人大会期间将建议提交到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建议很快得到办理落实,2023年7月,上马石移民广场开始动工公厕一座,10月投入使用,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杨美总是说“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遇到了什么,都不要放弃!”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现如今凯里市兴美宏杨制衣厂和凯里妹旺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被授予荣获黔东南州巾帼脱贫基地、凯里市帮扶扶贫车间、凯里市农民返乡创业示范点、凯里市妇女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凯里市“双培”培训基地、凯里市健康车间、凯里市重才爱才先进单位等称号。

内容纠错
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