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无标题文档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县市人大

吴化谭:念好茶叶“发展经”做好致富带头人

发布时间: 2024-12-25 15:02:38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锦屏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浏览次数:  

吴化谭州人大代表,黔东南州合作社示范社法人

吴化谭,锦屏县平秋镇人,2021年被获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称号、黔东南州“五一劳动奖章”称号。他创办的众丰林下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2021年被评为黔东南州合作社示范社。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茶叶种植、加工、经营能手,一个热衷于茶叶产业的创新者,一个致力于乡村建设的实干家,更是一个发展产业、带动就业、彰显人大底色的人大代表。

“我肩负着人大代表的使命,将认真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带动更多群众共同发展,实现共同致富。”心系家乡建设是他的初心,专研茶叶工艺是他的本心,推动产业发展是他的决心。他干在实处、敢为人先,谋定而后动、笃行以致远发展产业。

返乡创业,做好心系家乡建设的探索者

1999年,吴化谭靠自带粮食省吃俭用读完职中后,在贫穷的压力下离开。2016年,干过五金学徒、模具师父、茶场管理人员的他,积攒了近50万元,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故乡的召唤下归巢。

当全县脱贫攻坚如火如荼进行时,远在浙江打工的他,受到鼓舞,萌生回乡创业念头。他决定利用在浙江打工学到的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回乡发展茶叶。茶叶对于当地来说还是新产业,很多人不理解,也不看好。吴化谭通过反复考虑,并请来浙江茶叶专家前来论证,最终下定决心。最终选定在本镇石引村建茶叶基地。成立了锦屏县众丰林下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土地租用到炼山整土、茶苗调运、种植管理,再到输电线路架设、设备购买安装,到茶叶采摘加工、产品销售,克服了一路的技术、资金、市场等困难重重,历尽艰辛,终于使茶山从无到有,从栽种到采收,用汗水换来满山新绿。也用实际行动打破了“高坡什么都种不出来”的言论。

以茶为鉴,做好钻研茶叶工艺的带领者

吴化谭从2016年开始涉足茶产业,从一名普通茶农,到劳动模范,他一直以来始终保持着对茶叶品质的高标准、严要求,只为做好一片“茶”,只为能用一片叶子助力乡村振兴。他的敏锐和好学,使他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快速掌握了茶叶种植、加工、经营的相关知识,为腰甲茶叶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创新生产模式,走出一条“茶叶+药材+西瓜+畜禽”适宜本地发展的新路径,实现复合种养以茶叶种植加工为主其他种养结合的立体生态农业产业。

平秋镇石引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里的土壤、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茶叶种植。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思维,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始终坚持深入学习,组织团队到黎平、湄潭等地调研考察,学习不同的育茶技巧和炒茶工艺,了解多方位的销售渠道。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新工艺相结合,利用平秋的地理优势,打造高山云雾茶品牌。不仅带动了石引村的经济发展,也为我县的茶叶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因地制宜,做好推动产业发展的奋进者

在发展茶叶产业的道路上,吴化谭一直在努力。他组建九福茶叶公司,成立众丰林下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发展模式,建成茶叶加工简易厂房1座,目前配置有全自动扁形绿茶制茶机、手工茶机、除湿机、烘干机等相关设备,目前正在完善厂房基础设施,建设厂房1座,增加茶叶生产线3条,实现高标准、高质量生产。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合作社已经建成茶园基地700亩,已投产茶园300亩,亩产值达到0.8万元,年生产加工春茶干茶800至1000斤左右,初步实现茶苗育苗、茶叶种植、茶叶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带动社员28户,其中脱贫户20户63人,合作社长期解决就业15人,临时就业几十人不等,采茶高峰期工人上百人。合作社成立以来,总共支付劳务费茶场累计90余万元,实现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目的。有效增加了脱贫户的收入,充分调动了村民种植茶叶的积极性。

深入基层听民声,当好群众“代言人”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吴化谭不忘密切联系群众,收集社情民意。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天天与群众打交道,与群众沟通了解群众的心声,也时常走村串寨深入田间地头和群众家中开展调研,倾听民声、聚集民智,为当好群众“代言人”做足“功课”。结合自己所长和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在人代会上提出意见建议为群众“发声”,为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处以公心,敢于直言,这是他做人做事的信条,也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吴化谭充分发挥好人大代表的示范引领,依托高山资源,发展好茶产业,带领周边的群众打好产业振兴牌。

内容纠错
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