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无标题文档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县市人大

潘年喜:一心为民的代表之路

发布时间: 2024-12-30 16:11:0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台江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浏览次数:  

潘年喜(右二)州人大代表,台江县喜悦祥银饰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黔东南州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有一位深受群众信赖和赞誉的人大代表,他就是潘年喜。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他始终牢记党的嘱托,坚守“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积极发挥优势,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履职信念

潘年喜,苗族,1978年12月出生,台江县喜悦祥银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黔东南州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潘年喜深知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他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各类政治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在工作中,他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履职的全过程。

勇于发挥优势,助力地方发展潘年喜是一位有爱心的民营企业家,同时也是台江县非遗传承人,情系家乡的他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在他的带动下,积极助推当地的银饰研发和制作,为传承传统文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也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等。

潘年喜成立喜悦祥银饰有限公司十年以来,从最开始的家族3人,逐渐发展到了拥有2550平方的标准厂房,设计师2人, 技术人员5人,普通员工27人,设备50余台,公司以生产保温杯和银饰茶具为主的50多种产品,年产值达170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全国各地。公司成立以来曾带动20名贫困户并解决200余人就业问题,每年增加地方税收8至10万余元。

为传承传统文化,创办“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主要传受银饰雕刻、花丝手工艺等。受教对象为在校学生、脱贫户以及热爱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群众。在“传习所”,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团结在一起努力开创了台江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新天地。“传习所”也为台江的脱贫户、失业群众以及县职校毕业学生找到了创业生财之路,为台江旅游市场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成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手工艺人。2022年1月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授予潘年喜黔东南“名工匠”称号。

心系群众,积极排忧解难

“人民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潘年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2021年8月潘年喜创新采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向台盘乡人民政府申请2021年少数民族发展资金69万元以“债权投资”的方式实施银饰及银杯加工扩展项目,项目周期为5年。项目量化到台盘村脱贫户、监测户共73户,实现多方共赢,并于2023年1月按投资收益及分配方案进行第一年度分红34500元,2023年11月进行第二年度分红35880元。项目实施后,新增就业岗位20人,并带动近100户农户发展致富。

潘年喜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问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用品、捐款捐物等服务。他还经常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近年来,他始终将“万企兴万村”视为自己肩负的重要使命,2022年1月,潘年喜协同县工商联赴台江县台盘乡红光村开展 “温暖传递:万企兴万村暨春节慰问活动”,为了让慰问活动真正帮到最需要的人,潘年喜提前与红光村村委会紧密联系,详细了解每一户慰问对象的具体情况,凭借他的细心与认真,制定出周密的慰问计划。在春节前夕,潘年喜带领慰问队带着近一万元的物资和现金,怀揣着对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的深深关爱,走进了红光村。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他用自己的行动让村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在一次次的“万企兴万村”活动中,潘年喜始终以身作则,发挥着引领作用,他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通过活动,企业与农村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断学习进取,提升履职能力

在时代的浪潮中,形势不断发展,对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潘年喜深刻认识到学习的至关重要性,以坚定的决心踏上了持续学习进取的征程。为了提升自身履职能力,他深入研读各类政策法规文件,逐字逐句领会其中的精神内涵,确保在履职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政策方向,为提出合理建议奠定坚实基础。他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汲取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在不懈的努力下,他对各项政策法规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能够在审议报告、监督工作等方面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

潘年喜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现了新时期基层人大代表的风采,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相信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会有更多的人大代表积极履职尽责,为黔东南州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贡献力量。

内容纠错
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